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风雅千古润人生 ——行走在古诗词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张同乐

原载:《廊坊日报》2018年3月26日4版


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不断文脉的文明,我们是诗词的国度。有文字记载以来,从《诗经》肇始至今,无数的民间吟咏和庙堂高歌汇聚成了诗词的海洋。“诗言志,歌咏言”,在传统文化里诗词最能抒胸臆表心志。近几年火爆荧屏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昭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姿态和气度,也让世人明了古诗词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基因,融入到血脉。


诗者,天地之心也。那么诗人必是至真至性,心怀悲悯,旷达率性的。其实,真正的诗意并不在远方,而是在每个人心中。在几千年的诗词长河中,唐宋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超越时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它历久弥香,已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核,也是民族精神的滋养剂。


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而唐宋诗词达到了高峰。诗词是有节奏韵律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美就在于严格的韵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细密的章法,丰富的意象以及充沛的情感。同时,古诗词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精神情感精神空间的最大公约数。


有这样一个段子:黄昏,当我们看到西边天际鸿雁飞过时,你一定会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秋佳节赏月时,肯定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如果漂泊他乡,你一定会理解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绪。


一段时间以来,一个声音在鼓噪,说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已经无用,诗意荡然无存。诗意其实并未远离,它只是在某一处时刻等待唤醒。


我以为,世上美好的风景一定都在诗词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能感受泰山的巍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能体会长江的壮丽美好。世间最豪迈的心声和志向也同样蕴含在诗词中,或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或忧国忧民或壮志豪情,总有一句振奋你的心志。而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和最细腻婉转的柔情也都在诗词中,或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寸寸柔肠脉脉温情无不触动人心。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名字就来自于《诗经》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定是寄托了父母美好的情怀和期冀。


诗词又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性格,也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里,文有尽而意无穷,这是美的享受。无论命运如何起伏跌宕,在诗人眼里和心中总会有一方山水田园。山水本无心,是历代文人把自己的心融进了山水田园,于是山水有了情怀,田园有了呼吸。在这里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有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更有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等等不胜枚举。他们对大自然的讴歌赞美达到了与之交流和倾诉,物我相融,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境界。因此有了韩愈眼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才有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是有了这古诗词的标注,才使得中华大地上的山水田园有了人文精神和情感的支撑。说到苏州,你一定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说到武汉一定会记起“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遥想西域,一定会浮现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也会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大漠,这些诗词里的山川,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不仅山水田园,在文人眼里,花鸟鱼虫一样是五彩斑斓情感丰富的。北宋林逋一生隐居西湖孤山侧,恬淡好古恶名利,兴起写诗随手丢弃,有慕名者问其为何不把诗歌留存以传后世,和靖先生淡淡一笑答曰,我不过是在山川林壑间留点印记而已,并未在意后世之名。他一生未娶,嗜爱种梅豢鹤,后人冠之以“梅妻鹤子”,何等高洁。林和靖有一首著名的《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这首诗的美让辛弃疾在《浣溪沙·种梅菊》里慨叹“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后来的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和靖先生诗句的基础上写了著名的《暗香》《疏影》词,也使其成为著名的词牌,此后 ,暗香和疏影就成了梅的代称。记得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定,千古不移”。


诗词是一种格调,一种境界,一种风骨,美在对山川风物的赞美,美在满腔的爱国情怀,美在凌驾于世俗生活之上的品德,风霜雨雪可以无情,但千百年后世人的情感却毫不褪色依旧生动感人。


当今物质高度发达,人心浮躁功利。如果说读古诗词有很多的益处,很多人不会信。但它会丰盈你的人生,滋养你的情感。春天,看到桃花盛开,你就会明白“桃之夭夭,妁妁其华”,夏天泛舟荷畔你也会明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蕴,秋天黄叶飘落你能懂得“老树呈秋色”“秋色老梧桐”的景致,冬季,寒风凛冽行人急奔回家后,守着炉火望着窗外刚刚飘落的雪花时,一定会想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句子。


古诗词并未远离我们,那是我们的先人活过的证明,也是他们生命燃烧后的辉煌痕迹。略读历史可以知道,随着儒学的兴盛和“修齐治平”理念的深入人心,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历代文人诗人里多有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大儒和高士。仅举一例,辛弃疾,从他的诗词里可以读出这样的情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等,无论身在庙堂还是人在江湖都念念不忘驱除外侮,还我河山。他的诗词紧密联系他的理想,读来感人,豪放悲壮。


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古诗词,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情感,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志气,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和智慧,更为我们这个民族灵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