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乡村夜读】《茶之书》|茶道大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点击上方  关注深圳我们书房公众号,一起乡村夜读


乡村夜读

乡村书房,乡村夜读。今晚《茶之书》,为明天三月份的乡村读书会做个预习。2018年第十一期乡村读书会以“日本文学经典作品”为主题——我们在春暖花开的三月,细嗅樱花国度的文字芬芳。分享的书目有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以及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


今晚,让我们一起先读为快。《茶之书》最后一章及第一章。(《茶之书》近年来有多种中文译本,特别期待的是,读书会上还将第一次见到日文英文版的《茶之书》。)





《茶之书》

冈仓天心  著

高伟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茶道大师


                                          文| 冈仓天心   高伟 译

 

在宗教中,未来是在我们身后,而在艺术里,在就是永恒。茶道大师认为,如想真正地欣赏艺术,只有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可能。因此,他们努力按照高标准调节自己的日常生活,让各方面都精致如茶室中展现的境界。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与人交谈时,永远不能破坏周围和谐的整体氛围。服装的剪裁样式及色泽、身体的姿势走路的风格,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个体艺术特质的展现切不可掉以轻心。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变成美好事物,那他又有何资格去追求美呢?茶道大师正是这样做的,他们们不仅让自己成为艺术家,更成为艺术本身,这就是禅宗的唯美精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完美。正如利休总爱引用的那首古诗所云:“白雪山头盖嫩芽,含辛茹苦把苞藏,只为独钟花情者,能有满山春色赏。”


事实上,茶道大师们对艺术所做的贡献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彻底改变了古典建筑以及室内装饰的风,创立了新的建筑风格,也就是此书第四章提到的茶室模式,日本16世纪以后修建的皇宫及寺院都体现了这种风格。小堀远州多才多艺,才华出众,他在世上留下了许多展现其天赋的著名建筑,例如桂离官Kobori- Enshi)、名古屋城和二条城( he castles of Najoya and Niio)以及孤篷庵( the monastery Kohan)。日本所有的著名花园都是茶道大师设计的。如果没有茶道大师奉献的灵感,我们的陶瓷器皿永远不可能成为如今这样高质量的精品,茶会中使用的泡茶器皿更是陶艺家心灵手巧的杰作。研究日本陶器的,对远州七窑( The Seven Kilns of Enshiu)定是耳熟能详。另外,我国的很多纺织物都是以设计其花色图案的茶道大师命名。事实上,无论是哪个艺术门类,都有茶道大师天才的展现。他们在绘画和漆器方面更是居功至伟,谈论他们在这两方面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多此一举。日本绘画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琳,即是以茶道大师本阿弥光悦为开山鼻祖,他同时也是一位漆器艺术家和制陶专家。光悦的孙子光甫(Koho)以及侄孙光琳( Korin)和干山( Kenzan)是オ华出众的画家,但如将他们的作品放在光悦的作品旁,几乎显得暗淡无光。整个琳派的作品可以说都在展现茶道精神,从这个流派使用的粗犷笔法中,们似乎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尽管茶道大师在艺术领域的影响重大,但如与他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比较,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我们的社会礼仪和习俗中,甚至在所有日本人的居家摆设里,都可以见到茶道大师们的影子。许多精致料理的做法,以及上菜的方式,都是他们的发明;他们教导我们只穿颜色庄重的外衣;他们指导我们带着恰当的精神去照料花草;他们强调人类天生就热爱简朴,并向我们展现谦逊带来的风采。事实上,正是在他们的带动宣传下,茶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

部分。


人生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总是涌现出各种各样愚蠢的问题,如对怎样在生活中修身养性的奥秘一无所知,那么即使让自己强颜欢笑,假意满足,也只会徒劳无功,必定会常常落入悲惨的境地。我们步履蹒跚,试图在道德上保持中庸,然而,无论往哪个方向望去,在天边的云端上都会见到风雨将至的征兆。然而,翻腾涌动的生活浪涛向着永恒耷去时,身处其中的我们仍然会感受到美好与欣喜。所以,为何不走进风暴的中心呢?或者学学列子,直接乘狂风御暴雨而行.


只有与美共生的人才能以美好的姿态面对死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伟大的茶道大师仍然会优雅自如,如同他们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他们总是在寻求与宇宙万物的节奏保持一致,就连即将迈向未知世界之际,也会提早做好各种准备。“利休的最后茶会”就是这样一出震撼人心的唯美悲剧,它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太阁丰臣秀吉与利休有着多年的情谊,他对这位

茶道大师也甚为敬重。然而,伴君如伴虎,荣耀与危险同在。在那个时代,到处可见出卖与背叛的事情,人们连自己最亲近的族人都不敢相信。利休从来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常常敢于和脾气暴躁的秀吉意见相左,二人有时便会陷于冷战之中。利休的敌人便利用这种机会,诽谤他参与了给秀吉下毒的阴谋。有人把谗言传到秀吉处,说利休要用一杯下了致命剧毒的

绿茶毒害他。在那个时候,仅凭秀吉的怀疑,就能作为即刻处死臣民的充足理由。气头上的暴君听不进任何辩解,只给利休唯一一个特权,准许他以保持尊严。


利休预定自尽之日来临之际,他邀请了自己最看重的弟子们来参加他此生最后一场茶会。悲恸的弟子按时聚集在门廊前,当他们向庭园内望去时,只见小径两旁的树木似乎也难过得在战栗,树叶沙沙作响就像无家可归的游魂在窃窃私语,灰色的石灯笼仿若站立在地狱大门前的肃穆卫兵。此时,茶室中飘出一阵罕有的香气,那是主人在召唤宾客入内了。弟子们鱼贯而入,各自就座。壁龛上挂了一幅画,是一位古代僧人所画,以尘世万物转眼即逝为主题。火炉上放着水壶,沸腾的清水在壶中翻滚,就像蝉在悲鸣,叹即将逝去的夏日,倾吐心中的悲伤。须之间,人进入茶室,逐一向宾客奉止茶水,众人也依次默默饮尽,利休最后个喝完手中之茶。然后,按照当时的礼节,坐在首位的客人请求欣赏茶具,利休便将它们以及那幅挂画放在他们面前。在所有宾客都对茶具和挂画表达了赞美之情后,利休将它们一一分予众人留作纪念,唯独只只留下了自己用过的茶盏,因为“受我这不幸之人双唇玷污之盏,再不应供世人所用”,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其摔个粉碎碎。


茶会结束了,所有的宾客强忍泪水向利体诀别,然后离开茶室,仅有利休最亲近的弟子受他之托留下见证他的最后时光。此时利休褪下茶会装東,在垫子上仔细折好,身上只余专为迎接死亡而穿的纯白洁净长袍。他温柔的目光凝视着手中闪闪发亮的致命短剑,开口吟起优美的诗句:


欢迎你啊,

永恒之剑!

刺,杀达摩,

汝一路前行。


利休面带微笑,就这样踏上了未知之路。


以上内容选摘自《茶之书》冈仓天心 著  高伟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




一碗见人情 


                                                     文|冈仓天心    谷意 译



开始是作为药方,慢慢却成了饮品,8世纪的中国,,更以上流社会的风情雅致,步入了诗句的殿堂。15纪时,日本则将其晋升为一种唯美的信仰一茶道。盖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里,也存在着美好一对这种美感的仰,就是茶道茁生的源由。在纯粹洁净中有着和谐融洽,以及主人与宾客礼尚往来的微妙交流,还有依循社会规范行止进退,而油然生出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些都是茶道的无言教海。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提到茶的哲学,人们不会只想到唯美的精神。这个词所传达的,是我们整套融合伦理与宗教的天人观:它要求卫生,坚持洁净;它在简朴中见自在,无需排场场铺张;帮我们的感知,界定了万物彼此间的分际,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套修身养性的方圆规矩;它还代表着东方民主的真谛,因为不论原本贵贱高低,只要你是茶道信徒,就是品味上的贵族。


长期以来的与世隔绝,让日本孤芳仍需自赏,这自然有助茶道的发展。日本人从居家摆设到生活习惯,衣裳服饰到烹调饮食,还有瓷器、陶陶器、绘画,甚至最地道的日本文学,无一不受茶道的影响。有心深入日本文化的人,绝对会察觉茶道无所不在。它既居身贵妇深的典雅风范,也进出寻常百姓之家。它让庄稼田夫通晓花草摆设,也让粗工鄙人领略山水造景。在日常用语中,若是有人无能欣赏人生大戏苦乐参半、亦庄亦谐的个中趣味,会被说成是“肚中没有茶水”。相反地,对世间疾苦视若无无睹,只知耽溺于波涛汹汹涌的情绪,而我行我素的人,则会被冠上“茶水太多”这样的说法。


的确,局外人多半不懂我们为何要如此无事生风。他会说:这根本是个茶“碗”风暴嘛!然而,人生的喜乐毕竟只有那么小小一“碗”,很快就会满溢出泪水;对永恒的无尽渴求,又多么使我们不意将其喝干饮尽。只要一这么想,就实在不用责怪吾人,要在一碗茶上大做文章。真要比较,还有其它更糟糕的。在对酒神的崇拜中,人们献祭得太过夸张;甚且,人们过度美化战神的光荣形象。真要如此,为何不奉茶花女为我们的女王,在她祭坛前流泄而出的温情中欢庆呢?只要就着象牙白瓷装盛的琥珀茶汤,新加入的信徒们便可以一亲孔子甘甜的静默寡言、老子奇趣的转折机锋,


人们如果不能对己身不凡之处,复又感到渺小,多半也就无法察觉他人平凡之中的伟大。一般的西方人总是志得意满,茶仪在他们的眼中,只是另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用来建构他心目中的东方,是多么诡异与幼稚。当日本沉浸于优雅和平的技艺时,他们一贯视日本为蛮夷之邦;一直到日本在满洲战场杀害了无数生灵,才改口称日本是文明国家。西方世界近来对日本的兴趣°,也只是针“武士道”——这项让日本军士对自我牺牲如痴如狂的“死的艺术,却很少注意到深深代表“生的艺术”的茶道。如果必须要藉由战争的凶光,才能被视为文明,那我们乐于永远野蛮。如果终有一天,我们的技艺与理念将受到应得的尊敬,我们也乐于继续等待。


西方究竟何时才能够,或者才愿意理解东方呢?西方总是用某些事例,加上各种幻想,在亚洲人身上,织起一层层怪奇之网。其内容时常令人悚然以惊,要么不是把我们想成以莲花的香气为生,要么就是相信我们以蟑螂老鼠为食。我们的形象不是狂热迷信,而不愿觉醒;就是沉溺于最低下的感官享受,而不图振作。笑印度的灵性修练为无知,讥中国的中庸之道为愚蠢;而日本的爱国精神不过是自愿受命运摆布罢了。甚至还认为亚洲人由于神经组织麻木迟钝,所以比较不会感到痛楚!


你们西方人,若想想找这类乐子的话,何不也让我们提供一些?亚洲人可是有“恩”必报的。只要看看在我们的故事与想象中,你们又是什么模样,不就有更多的笑料了?这些形象,同样也充满了因为观察角度而产生的迷魅,同样也带着不经意流露而出的崇仰,更暗藏着对新奇事物与未知领域的敌意。附庸于你们身上的美德太过高尚,法吸引我们钦羨;而加诸在你们身上的罪孽又过于离谱,无需劳费我们追究。古时候的的智者曾写道:西方人生有毛茸茸的尾巴,只是平时把它藏在衣物之下,而且时常以新生婴儿熬成肉汤为食。这样够糟了吗?,真正糟糕的是这个: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你们是世界上最不实在的人们,因为在传闻里,你们永远光说不练。


如今,这类误解在我方这边正迅速消失。为了交易所需,欧洲各国的语言在每个东方港口流传。亚洲洲的青年们群集至西方大学,以求一亲现代教育的芳泽。即使尚无能力深入西方文化的核心,至少我们有颗好学的心。我有些同胞,对于你们的习俗和礼仪不假思索地接受,误以为穿起硬领,戴上高礼帽,就完足了西化。这样矫揉造作固然可悲,却表现出愿卑躬屈膝以求的心意。遗憾的是,西方一直以来的心态并不利于了解东方。的传教士,只愿来这里赐予我们什么,却不愿从我们这里领受什么。对东方的了解,就算滤去旅人过客提供的奇闻轶事,欲以我们的文学佳作为镜时,却又毁于拙劣不堪的翻译。能够像拉夫卡迪奥·赫恩,或是像《印度人眼中的生命奥秘》之作者一般,愿意怀着将心比心的情感秉直而书,以手上之笔充作火把,将东方神秘的黑暗驱去,这样的人总是极为少数。


我这番话是如此不留情面,也许泄露出自身的茶道修为竟是何等浅薄。言谈应对,过犹不及,正是茶道中“礼”的精神。但我志不在当一位有礼的茶人,毕竟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长久以来的互相误解,已经造成太多的伤害,有人愿意为此奉献心力,应无需因此道歉。俄国当初若肯降尊纡贵,多了解日本一些,揭开20世纪的序曲,当不会是那血淋淋的日俄战争。对东方问题的蔑视与无知,换来的是多么惨痛的人命代价!一词时,既无视如如此想法之荒谬无理,也未曾了解到,洲人终会有认识“白害”残忍之处的时候。看到以上种种,也许你们会笑我们是不是“茶喝太多”啦,但难道我们就不会怀疑,你们是不是“没喝过茶”呢?


让我们收起攻讦抹黑的话语吧!各自只能拥有半个地,就算不觉得不满,也要知道不足。发展的路线即使殊异,也没有理由就不能彼此增益。君不见,以内心的平静舒适为代价,你们取得了扩张;虽然无法抵抗侵略,们却创造了和谐圆满。所以你相信吗,在某些角度上,方的确是胜过了西方!


不过也够奇怪的,到目前为止,东西方彼此差异的人,却是在茶碗中,才真正地相知相遇。各种属于亚洲的礼仪典范,只有茶得到普世的尊敬。白人对于我们的宗教和伦理嗤之以鼻,却对这颜色一点也不纯白的饮料趋之若鹜。下午茶已是西方现下重要的社交活动。从杯盘瓶罐清脆的碰撞声,女主人殷勤温柔的进茶声,以及需要奶精砂糖否的日常常间候中,都让人明白对茶的礼拜,已经无庸置疑地建立了。参与茶会的宾客愿意将等在自身前方的未知命运,交给杯底茶叶呈现的晦涩图形,而非理智与哲学来显明,无疑宣誓了此情此景中,东方的精神才是至高无上。


欧洲关于茶事年代最早远的记录,相传出自一位阿拉伯旅人的言谈之中。在他的话中曾经提到,公元879年时,中国广东一省的主要税收,乃乃是盐茶之税。而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也写道,1285年时,曾有一位中国的财政官员,因为擅自提高茶税征赋而被免职。欧洲人一直到地理大发现时代,才开始对处于世界另一边的东方,有了较深的认识。16世纪末年,荷兰人把如下的消息带回了欧洲:东方农民们所喝的饮料,是采取树上的叶子泡制而成的。在旅人们的记录中,例如如乔万尼・巴提斯塔・赖麦锡于1559年、阿尔梅达1576年、马费诺于1588年、塔菜拉于1610,也提到种种茶的点滴。同样在1610,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船,首度将茶叶带进了欧洲。1636,它来到法国,1638,足迹踏上了俄罗斯斯:1650,英国终于迎来了这“受到所有医生认可,来自中国的佳风味,中国人自己称它为茶,其它国家叫它Tay,也就是Tea"的饮料。

 

如同世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一般,茶在传播过程中也曾遇过阻碍。1678年时,亨利·萨维曾主张喝茶是种航脏的习俗。强纳斯·汉威1756年那篇《论茶》中写道:养成喝茶的习惯后,男人们失去了仪表,女人们失去了美貔。其所费不赀(一磅约十五或十六先令),让平民百姓自始就无福消受,因而“茶是标榜上流社会的娱乐享受,并且成为王公贵族的社交赠礼”。尽管受到这样的阻力,喝茶一事依然以惊人的速度流传开来。18世纪前半时,敦的咖啡馆实际上已经成了茶馆,更是像艾迪逊与史提勒这般文人雅士,在“茶碟”上悠闲度日的去处。不用多久,茶也普及成为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说,可以向它征税了!提到这件事,便可联想到茶是如何左右现代史的发展:洲殖民地之所以忍无可忍,决定向英国揭竿起义,正是由于后者对茶课以重税所致。民众将茶叶货柜推落波士顿湾底以示抗议,更被视为美国独立的开端


茶的滋味品尝起来,让人无法不对它心向往之,而其层层展开、细致微妙的魅力,让它对此爱慕也当之无愧。西方幽默作家当很早便知将茶的芬芳香气,混入自己笔下的醍醐之味。它不似葡萄酒那般傲慢自大;不像咖啡那样自顾自怜;更没有可可那种假天真。早在1771年时,《观察者》日刊便说道:“因此,我要特别与所有作息规律的家庭,分享以下心得得:每天早晨,请拨出一个小时,一起享用一顿面包与热茶的早餐;同时,我也诚挚地向这么做的人推荐,每日准时送至府上的本刊物,将是您喝茶不可或缺的良伴。”塞谬尔・强森亦将自己描绘成“对于喝茶一事,冥顽不灵,然不以为意,二十年来无饭不佐以茶;以之消磨午后,以之慰藉夜深,以之欢迎早晨”。


查尔斯·兰姆曾写道“就我所知,不欲人知之善,不经意为人所知,乃是最大的喜悦”,这段话已深得茶道三味,不愧其身为茶之信徒。隐而未显的美感,非经发觉无法得到有所保留的表现,却能透露出一切;茶道,正是这样一种技艺。它是一种高贵的手法,让你能够平静而真诚地幽自己,这恰恰是幽默的本质:富含哲思的笑意。在这个意义上,每个货真价实的幽默作家,都可以被称为富有茶思者”,克雷如此,。那些向物质主义提出抗议的颓废派诗人(这世界什么时候又不颓废了?),某个程度上也体现了茶道精神。也许,正是领悟了自身缺陷的谦抑思想,才让东方与西方如今能在相互安慰中相遇。


道教徒说,在太初之始,精神与物质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最终,来自天上、太阳化身的黄帝,战胜了来自地底、黑暗化身的恶魔祝融。身形巨大的祝融,受不了死前的痛楚,一头撞在天顶上,整面玉制的蓝天因此震为碎片。众星因而失去居所,月亮也只能随处漫游在夜空中的嶙峋裂缝之间,不知所终。束手无策的黄帝,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能够补天的人,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头生,尾似龙,身着火焰盔甲,光彩夺目的女娲,自东海翩然而至。她既是当地的皇后,也是神圣的女神。凭其神奇的炼炉,焊出五色彩虹,终于靠它让中国重获苍穹。不过也有人说,无穷蓝天,女娲终究漏了两个小洞,因此乃有爱恋之阴阳:两个灵魂,在虚空空中流转,从不停歇,直到它们彼此结合,才使得宇宙能够完整。我想,人人都应该用希望与平静,为自己重新打造一面天空。


时至现代,对财富与权力的你争我夺,犹如如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一般凶残,确实已经粉碎了人心的天空。一切是那么自私唯我与俗不可耐,世界只能在此阴影中摸索前进。知识以放弃良心为代价,为善则以有利可图为条件。东方与西方,如同两尾被弃置于翻腾怒海上的龙,拼命想夺回属于生命的珍宝,但却又徒劳无功。我们需要再有位女娲,填补金玉其外的荒芜内在;我们等待再有一位神仙下凡。但与此同时,让我们轻啜一口茶吧!午后的阳光照亮竹林,山泉的欢欣跃于水面,沙沙作响的是松树,是壶中的沸水呢?就让我们渴望无常,而非无限;只不过,当事物之美横现眼前,若是我们痴傻不愿离去,却也难免。


以上内容选摘自《茶之书》冈仓天心 著  谷意 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年



 


《茶之书》[日] 冈仓天心 著  谷意 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年


 冈仓天心(1863-1913)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之家。七岁志同时接受汉学与英语教育,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受到其师启发而保存与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及美学不遗余力。曾任日本美术学校的筹建者,校长,创立日本美术院,去职后游历于印度与中国,最后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美术部门,其著作《茶之书》、《东洋的理想》与《日本的觉醒》即写于这段时间。天心自幼学习外语,因其典雅动人之英文写作,三种著作皆于美国和英国出版,影响20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可谓非常深远。


谷意台湾人。专职翻译。“世上竟然有一种工作,不仅内容只需要看书写字,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能从头到尾贯彻自己的原则,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





《茶之书》

冈仓天心  著

谷意 译

台湾五南出版

2014




《茶之书》(典藏精装版)

冈仓天心  著

谷意 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关注深圳我们书房公众号,每晚和我们一起夜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