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壶茉莉花茶
躺在老藤椅上
听一段评话
是老福州的休闲生活写照
茶摊、澡堂、讲书场
也被称为福州的民间休闲三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少,弥足珍贵。
但它承载的那种文化,凝固的那份情结,
成为时光偷不走的记忆
台上惊堂木一响,场下顿时无声。
一人、一桌、一扇、
一醒木、一竹箸、一片铙钹,
一段评话谈古论今。
视频来自 | 这里讲福州话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汉族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2006年5月20日,。
黄恒日/摄
上世纪30至60年代,福州城乡街巷村头都有福州评话说书场。随着社会变迁,福州评话书场受到极大的市场冲击,福州讲评话的艺人从500多人缩减到如今的几十人。
福州讲书场(玉叶书场)黄恒日/摄
视频来自 | 后浪出品—前浪峰芒起,后浪等风来
单钹飞奏七弦音,一人执掌五行当。当人们沉溺于灯火酒绿的都市生活时,福州评话艺人与老人们,依旧固执地守护着这古老的行当,几十年如一日,只为保留老福州民间艺术的一丝血脉。
福州的茶摊过去很兴旺,东街口、三坊七巷、塔港附近都有比较著名的茶摊。到茶摊里躺在竹藤椅上,摊主就会送上一杯茉莉花茶(称香片),花费不过1角多,各阶层的人都聚在这里谈天说地,聊一些有趣的福州民俗,讲几段福州民间故事,吟唱几曲福州民谣,既惬意又和谐。曲艺、表演、诗词写作之类的也是在这里诞生,茶摊可以说是一个孕育福州民间文化的地方。
福州方言关于茶的说法也是很逗趣的,例如形容一个人整天不懂干嘛,无所事事,就说这个人“很茶摊”。
随着时代的更迭,设在街边收益不高的茶摊,渐渐被商业化的茶馆、茶叶店取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让不少老福州人既不舍,无奈。这样的心情让土生土长的福州人翁文峰也感同身受。在恩师方炳桂老先生(已逝)的提议下,翁文峰决定将福州失踪了50多年的茶摊重新开起来,于是有了福州如今唯一的茶摊——南仙茶摊。
每个周日下午,在这里出现的讲师,几乎集齐了福州民俗界的整壁江山。
方炳桂老先生在南仙茶摊畅谈福州话的保护与传承
福州是“中国温泉之都”,是中国少有的城区内拥有温泉的城市,城内许多地方,都“地产磺汤”,到处都有“汤池店”,早期福州人喝茶和泡汤是不可分割的,在泡汤的时候,挥手招来一个服务员,让服务员用自己带来的茉莉花茶泡上一大壶,如果自己没带茶挥手招下,服务员立即送上一碗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
上世纪80年代,福州人泡温泉的方式
氤氲的老式澡堂
时过境迁,人们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老式温泉澡堂的蛛丝马迹。
上世纪90年代澡堂里的售票员
目前,福州还有几家老牌温泉澡堂,温泉澡堂、华清楼澡堂、市直机关澡堂等,每一家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温泉老澡堂
虽然,“汤池店”已经越来越少,但在那里,还是可以看见最地道、最市井的福州百姓的生活画面。
江南星澡堂储衣柜
长长的竹躺椅排成一排,上面铺着一条条印着澡堂名称的浴巾,边上是木桌,桌上放着白瓷茶杯,木桌下放着痰盂……泡完汤面红耳赤,浑身冒汗的时候,躺在老藤椅上,喝着清香的茉莉花茶,那个舒服劲用当地话说就是“赤脚”。
江南星澡堂休息厅
“坦诚相对”的老澡堂
改造的老澡堂里,擦背工在给汤客擦背
人们在这里洗去铅华,卸下疲惫,雾气缭绕的澡堂又如微型社会,各式的人在这里思考在这里讲述不同的故事。
有人说,房子再贵,真正需要的也不过一张小床,衣服再华丽,进了澡堂大家都一个样,唯有身上的精气神是能够长久留下来的东西。
还好总有一些人坚守着最后的习俗文化,
老式藤椅,茉莉茶香,评话….
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
才是老福州人真正夏日生活。
感谢那些在传承,在坚守,在创新的人
为他们点ZAN
欢迎推荐或自荐,手持写有“争当文明使者 我为福州添彩+个人签名”的纸张或纸板,拍下照片,通过“福州微文明”公众号后台发给我们,您就有可能登上第二天福州微文明微信哦!
内容整理于福建生活、福州城事、福州知了
平话、福州新闻网等
综合编辑:福州微文明(转载须授权并注明出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