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十年以上围棋教培行业经验,你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故事可能充满欢乐,也一定饱含血泪。
如果经营棋校超过十年,你依然没有放弃,还能面带微笑,那对围棋一定是真爱,对围棋教育拥有一腔情怀。
很多时候爱和情怀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依然会充满焦虑、仍需面对现实的瓶颈。
如果开展一次“棋校瓶颈”调查投票,生源和教学一定会名列前茅。
生源是棋校生存的基础。生源问题可能是招生问题、可能是留生问题,也可能招生和留生都有问题。
时代在变,招生的手段和方式也在变,从传统的学校幼儿园抽生、旧生转介,到现在流行的地推、微信营销、线上招生、百团大战,每一种招生手段的成本越来越高,招生效率却越来越低。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招生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留生是门技术活,靠的是老师的沟通能力,拼的是内功--教学服务质量和棋校的综合实力。
棋校在留生上最大的困惑在于,既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要考虑家长的诉求和成绩上的压力,让孩子棋力或竞技水平快速提升,这就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学棋兴趣、造成流失增加。如何把握二者的平衡,孩子优先还是家长优先,很多时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招不到学生,棋校没法生存,留不住学生,棋校同样无法生存。招生难,留生也不易,只要棋校存在一天,生源问题就是校长们永远的痛。
如果生源是棋校的生存基础,教学就是棋校的生命。教学问题可能是师训、可能是教研,也可能是教学监督。
新老师培养太难了,从不会下棋、不会教棋,培养成会下棋、会教棋,不但周期长、成本高、成材率低,好不容易能够独立教学、开始有产出,一言不合就卷铺盖走人,让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
会下棋、会教棋的老师也不都是省油的灯,招生的活儿不肯干、院外课不愿上,工资低留不住,一不留神就带着你的学生在旁边开家店跟你打擂台,让你痛不欲生。
教研和教学监督就更别提了,爱怎么教就怎么教吧,只能是教成咋样算咋样了,根本就没时间管、没人手管、想管也管不了。可越是不在教研和教学监督上下功夫,教学服务质量就越没有保证,学生流失率也就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崩盘。
棋校瓶颈多多,行业瓶颈也不少。
围棋是小众、非刚需,虽有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余威、职业围棋二十年世界赛场的辉煌以及Alphago最近两年的热炒,但跟其他教培行业比较起来,围棋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都很有限。行业管理者的重心在竞技和职业围棋身上,少儿围棋培训在行业内部基本处于没人管,没人理、一盘散沙的状态。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围棋人关注和热议的问题,但其实还只是表象,不是问题的关键。围棋教培行业真正的问题其实在我们围棋人自身,围棋人的视野和格局、围棋人的思维定式才是真正需要突破的瓶颈。
围棋被认为是最复杂的智力游戏,能把围棋下好的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很厉害。棋力高的喜欢在棋盘上较高低,赢了趾高气扬,输了喋喋不休。教学厉害的喜欢晒学生成绩,学生拿个冠军、出个成绩能吹一辈子,定级定段赛现如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赛场成了较劲的舞台,为了成绩有些老师和机构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都知道会下棋不等于会教棋,好棋手不等于好老师,学生成绩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可我们依然对高棋力者和所谓的名师奉若神明,学生和棋校成了证明我们厉害的校场,忘记了孩子对围棋的兴趣、社会对围棋价值的认同才是围棋之本。
围棋教培行业现在的主力军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品,我们习惯于把应试教育的一套办法用于围棋教学,把学棋的上升通道设计成金子塔形状,无时无处不在的竞争导致有成绩的学,没成绩的学不下去;棋力进步快的学,进步慢的学不下去。当我们每天为生源而苦恼时,其实是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淘汰,是我们自己让围棋的路越走越窄、让学生无法继续在学棋的路上走得更远。
说围棋人难合作肯定会招来很多声讨,但这是事实。很多棋校之所以做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的分裂,合伙人不断拆伙,老师不断离职单干。过去十年选择干围棋的大多属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养家糊口,一种是为了改善生存状况,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挣钱都是主因。没钱的日子可以一起挨,慢慢开始有钱了,个人欲望就开始膨胀,可是工资上涨总是有限度的,不满意咋办,多数选择一拍两散,最终是伤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或者即使能赚多一些钱,但靠自己单干终究发展空间有限。
其实做棋校的人都知道合作的重要,但我们受自身视野的限制,始终找不到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因此终究逃不脱分裂分裂再分裂的苦海。
下围棋讲究定式,围棋人的思维定式根深蒂固,思维定式的力量其实一点也不比棋盘上差。
围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从至圣先师孔夫子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矣”,围棋在过去两千多年间基本上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的游戏,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手谈和修身养性的工具。
围棋经历几千年风雨,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并不是靠竞技。回望围棋几千年的历史,真正让人心驰神往的是那些优美的诗词歌赋和传奇故事。在围棋四千多年的风雨征程中,虽然围棋竞技也曾留下许多精彩的浪花,但真正赋予围棋灵魂和生命的,却是那些“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围棋爱好者们。
不知从何时开始,围棋跟竞技画上了等号,围棋教育也简单地等同于棋力提升或者竞技水平的提高,以至于有人说“不以竞技和提高棋力为目的围棋教学就是耍流氓”,这似乎已成为围棋教培行业不容质疑的思维定式。我猜想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到了现代,围棋成了职业、是许多人谋生的工具,没有竞技成绩支撑,围棋职业存在意义和价值将无从显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围棋成为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围棋的话事权逐步为职业竞技者所掌握。
中日围棋擂台赛和中日韩职业竞技中成长起来的棋迷是现在围棋受众的主流,受竞技围棋的影响和熏陶,许多人对围棋竞技有一种天然的痴迷与执着,形成了不容怀疑和挑战的思维定式,对于围棋本来的样子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知之甚少。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围棋教培行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目前最知名的棋校--弈学园和真朴,他们的掌门人都是玩跨界的,虽然他们都跟围棋有很深的渊源,但围棋培训只是众多业务板块中的一个。真朴和弈学园从一开始就有自己对于围棋和围棋教学的理解,不受行业思维定式的限制,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系统、教学方式、市场推广方式及管理方式。因此,他们在不断优化中越做越大,对围棋教育的多元化做出了自己努力。
围棋教育当然不是不要竞技和棋力的提升,但竞技和棋力不应该是围棋教育的全部。
围棋何时能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围棋对市场和人才的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围棋才有可能突破瓶颈迎来更大的发展!
(下一篇:棋校新观察--出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