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壶」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记载:“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又:“徐友泉,名士衡,....予尝博考厥制,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汉方式盛行于乾隆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末,至今不衰。清代华凤翔、徐飞龙、壶痴等都有汉方壶传世。
汉方壶是方形紫砂器中经典的一式,据资料记载,早于明有出现,被广泛制作的时期是清中期以后,汉方多大壶,两侧面留白,全身装饰满彩,画工们以高档的胭脂水儿等釉料辅以精湛的绘画功力进行装饰,作品大多尽显盛世之奢华,也有仅以展现汉方壶之雄伟大气的素汉方,用料粗犷、线条挺拔俊朗。
嘉庆、道光之后的汉方壶,由满彩逐步过渡到点彩、无彩且用料低端......与满清后期国力衰败之状况不无关系。
历代传器:
明 四方壶
镇江博物馆藏,壶呈长方形,腹略鼓,腹径大於底径和口径,失盖,断柄。方形长流,流口略低於壶口,腹内流孔为长条形,孔长4.2cm、宽O.4cm。壶平底,浅挖假圈足。底心有一圆形戳记款,款字不识。1973年镇江市林隐路瓷厂基建工地出土。
天香阁铺砂汉方壶
天香阁主人路迈,于崇祯7年甲戊(1634)年起,在西施故里当过三年知县,以沾染了西子的“国色天香”而敢以“天香”为阁名,且升迁了吏部郎中。
此壶作汉方壶式,意态朴雅,刚柔兼顾,线面分明,底“天香阁”。
清 澹然斋汉方壶
澹然斋,据考为清皇族斋号。多用于乾隆、嘉庆两朝名贵紫砂壶印款。北京故宫博物馆亦藏有澹然斋圆壶一件。
清早期 荆溪澹然斋制炉钧釉汉方壶
壶以紫砂为胎,外壁满施炉钧釉,釉色层次丰富,流淌自然,如飞絮漫天,绚丽多姿,是传世不多的紫砂胎炉钧釉代表作。壶底心模印“荆溪澹然斋制”篆书印章款。
炉钧釉是雍正年间创烧的一种低温釉色,由于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所以被人们称为“炉钧瓷”。唐英《陶成纪事碑》载:“炉钧釉,色在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紫砂胎炉钧釉,乃先将紫砂“本烧”成品,再行上釉,色彩丰富,一般称作宜钧,此壶即为个中佳例。
清中期 紫砂泥绘“高士赏月”汉方壶
“荆溪华凤翔制”款
此壶壮硕大气,呈扁方形体,壶流呈四方状,并以四分之三平贴壶身,把圈寓方,钮为桥梁式,盖身平面皆正方,向下愈来愈阔,壶盖密压盖口吻合。壶身一侧泥绘高仕倚松观月,另一侧泥绘竹石图。壶体端庄肃穆,气息高耸大度,雄浑肃穆,是清代典型流行壶式。圈足内有篆书款识底钤“荆溪华凤翔制”印款。汉方壶乃紫砂古式,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徐友泉亦有此样式作品。汉方式亦盛行于乾隆年间,承上启下。
清 紫砂汉方壶
清乾隆 砺成 《汉方壶》
此壶为“砺成”之器,不仅泥料为上品,其工手亦一丝不苟,内外如一,通体协调大度,尤其把手与流水的处理真是大家手笔,是一件值得珍藏与把玩的遗器。
汉方壶式是紫砂壶中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造型之一。“阳羡茗壶录”记载: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徐友泉亦制汉方,清代华凤翔、徐飞龙等都有汉方壶传世。时至今日,仍有紫砂艺人制作此款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也曾生产过汉方商品壶。
砺成,有人说姓陈,但名不见经传这并不奇怪,古人写书想必只能写听到和看到的事和器。四百年间紫砂艺人何止万千,多有遗漏,当在情理之中。流传有序,固能其好,典籍实名,只为器佳,仍不失为宝。
这把汉方壶第一眼看到就有震撼的感觉,我是专做方壶的,在微细品读后,一个字“服”,五体投地的服。
以我之见,此壶当是清初之器,确切地说应该在乾隆早期。采用的是调砂成型工艺。调砂、铺砂为紫砂器身体装饰。就是精选本山绿泥矿石,人工敲碎后筛选其中的20-40目的颗粒或掺和泥中成辅设器表,固是人工敲击,有面带角,既咬得住又显见。但调砂的用砂量远大于铺砂,可以在紫砂传器中调砂器的数量必定少于铺砂器。
这把壶器形硕大无论用料还是制作都是上乘,大气,阳刚,壶身饱满却不臃,角线有力而不锐,刚柔相济拿捏得恰到好处。壶咀一反常态的扁方形而且像一条葫芦,是否寓意福禄也未必可知,或另有他意值得探究。壶内也修饰得一丝不苟这在常器中是不多见的。
可以想见,砺成一定是当时的一位制壶高手而这把壶必定是达官贵人的定制品,绝对是砺成的精心之作。
迄今为止,在我可接触到的近千件紫砂传器中,把它列为十大名壶之一毫不为过,当然这是一家之见,盖口虽略有瑕疵但仍不失为经典之器,套用顾景舟先生的话:“是一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潘持平拜识
清道光 瞿子冶铭申锡制段泥汉方壶
“申锡”、“茶熟香温”、“子冶”、“千石公侯寿贵,许梿”款
这件瞿子冶铭申锡制段泥汉方壶,系紫砂文人壶之典型。壶以段泥制成,古朴典雅,壶身有子冶行书铭文“旦夕畅饮三杯,身心了无一事”,茶禅一味,耐人赏玩。另一面则许梿隶书仿汉砖文“千石公侯寿贵”, 后以木模压制“许”、“槤”连珠印款,金石意十足。子治申锡合作壶多见于博物馆收藏及资深收藏家秘玩,茶禅一味,耐人品玩,因此更显得弥足珍贵。1987年台湾出版的《宜陶之旅》一书中收录有此壶。
瞿应绍(1780-1849):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晚自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善画竹,又擅篆刻,好刻竹于紫砂壶上,尤善制砂胎锡壶,常与杨彭年、申锡合作。
申锡(清道光-咸丰):字子胎。善用段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印款“茶熟香温”。
许槤(1787-1862):清朝学者,浙江海宁人。道光十三年进士。历官直隶知县、山东平度知州。吏事精敏,公余不废学,致力于文字之学,以六书名其家,兼善篆隶书。
清晚期 加彩汉方壶
清乾隆 徐顺芳制汉方壶
扫一扫
微信:18118306881
电话:18605160210
淘宝:汲古茶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