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走心 | 心的韩城,心的古城,来过,便不再离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跟韩城的故事,与其说是默契,倒不如说是彼此牵挂。回到这里,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找寻记忆里藏着的温暖。蓦然回首,岁月一直静好,除了那份熟悉的感动外,还有那份最真挚的眷恋。


——我在韩城等你

一座古城,总是背负太多的往事。有人说,岁月能把一座古城前生今世的传奇演绎成一段埋藏心底的情愫,直到你无法忘记她。就像是刘若英与乌镇的十年重逢,总有太多的语言要流露倾诉,却始终珍藏着心底的那份亲切与牵挂。十年了,乌镇从一个小镇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名镇,而刘若英则从“英小姐”的角色转变为一名“知性美女”。这十年的久别重逢,看似一切都变了,但他们的故事依然是那些有关于追逐梦想、关于邂逅爱情、关于获得感悟、关于放下心结、关于天伦之乐、关于久别重逢、关于把酒言欢、关于十年一梦。

乌镇有乌镇的故事,韩城有韩城的故事。很喜欢那句话,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人。然而,我并没有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我爱的,只是发自内心的,那座被人称作是文化名城里后起之秀的韩城古城。过去是,现在是,以后还会是。


就像是你所想起的,曾经是那么地深藏不露;

就像是你所看到的,如今是那么地耀眼于世。


六年了,从大学的校园开始,心已归属这里。那时的故乡,依旧很美;那时的古城,依然典藏岁月的故事。三年前,我们回到了韩城,城很亮、人很美、情很深。回来了,心就停留了下来。


古城是旅者的归宿,从陕北画家到南通摄影师,多少迁客骚人驻足落脚,多少商客旅者歇息寻梦。他们因古城的纯朴归真,客居于此。想来,无论这么多年如何发展,文脉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始终是城市前行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的心里有你。


是的,六年了,真的好喜欢你,从内而外。我们的六年,一起见证了灯城、水城、花城的华美绽放,也见证了千年古城的唯美蜕变。希望下一个六年,依然会有那么多文字记录过往的枝枝叶叶、浅浅心事......


曾经最爱江南雨,如今偏爱我的城

你来倾诉故事 | 我来执笔成文


  一念浅喜,一念深爱。


  我喜欢这样比喻:时光,带不走一段情,正犹如,带不走记忆深处的那座城。


  独倚轩窗,屏息凝望。曾多少次追随时光的影子,在熟悉的地方,细数着流年里那座小小的城——韩城。



  五月的初夏,一场瓢泼大雨打湿了路面。心底的情愫,顿时收敛。然而小城的样子,在雨过天晴后却是更加妩媚动人,如一位多情女子,秀外慧中。此时,大气磅礴,或许早已不是一个红颜女子的梦中情结。只此,远离鲜衣怒马的浮躁生活,寻一座城,找一处能让心静下来,让时光慢下来的世外桃源。



  你在南方的水乡古镇,我在北方的文史韩城。午后,一个人,一份心情,带上曾经的文艺范,从金塔公园顺道而下。记忆里,早已不知拜访过多少次,只是冥冥中觉得熟悉的地方仍有陌生的景,陌生的人。因为爱着,所以不想踩乱金戈铁马的曾经,又不想随意惊扰千年文明的历史印痕。只愿凭栏驻足,闭上双眼,穿越金元,穿越明清,穿越历史的洪流,在脑海里静静地感受这座佛塔带给的神奇力量。


  巍巍金塔,屹立古城之北,新城之南;古名谭法塔,今名赳赳寨塔。吸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七级浮屠,分古今,永镇之。


  登上砖塔,沐浴清风。俯瞰古城,静默守望,沉寂千年的城池走过风雨飘摇,走过千秋盛世,在今朝凤凰涅槃,万众瞩目。


  顺着青石苔藓,走过烈士陵园。深深地,把你凝望。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东西陵墓,三百名英雄血泪洒满天,虽死犹荣大丈夫。高高的丰碑上,刻满烈士的名字,以示芳名,以昭后人。


  徜徉陵园,过了“四七台”,下了“四八台”,绕过“三四台”,遇见“八一台”。就这样,一路深思,来到古城。穿梭于明清古街,历史仿佛在这里凝固,时间仿佛在这里停留。漫步前行,古香古色的风韵映入眼帘。透过古槐,稀疏的光影打在青石古道,任岁月斑驳、沧桑。想来,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游走在这座千年古城,时而典雅庄重,时而细腻雄厚。那相互交错的古建筑,精巧华丽。方正的四合院里,觅得一处洁净的去处,却不曾见过那个素手弹琴的素衣女子。只有,那冰冷的琴弦,孤独地等待自己的主人。



  高大门楼,垂花成景。妆楼寻客,无踪影;倚窗而坐,无知音。


  瞥闺室,残香断,柳丝寒,窗前几多伤,泪湿青衫满。推开布满灰尘的窗柩,街心望去,仿佛看到了佳婿跨马迎娇妻,红颜绣楼等夫郎的场景。回眸处,珠箔银屏,作了隐隐的冷。妆奁、发簪、团扇、梳镜也早已随着历史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埃。念想,许多年前这里的主人,一定是位知书达理、国色天香、喜行不言色的大家闺秀。


  往年情愫,在一步、一行、一念之间静静重温。走出朱阁,回望这条明清街道,重拾南北印象,将那些与我们作别的牌楼题额一 一觅寻。“西河重镇”、“川原环抱”、“状元宰相”、“天子之师”,曾经荣耀小城的招牌,风光了一座城的尊严。沿街的店铺,青砖灰瓦,前门面,后庭院,上库下店,一脉相承。长街处,偶有茶馆、书铺,在悠悠古意里生香撩人。街巷阡陌,曲径通幽,解家巷、箔子巷、崇义巷、集贤巷、草市巷、敦德巷…纵横交错,形如棋盘。试想当年,停驻某一个街口,某一户人家,榜上有名的或是状元、或是榜眼;或是探花、或是会元;或是进士、或是解元,或是举人。小巷处,两侧边,高台阶,大门楼,“谦受益”、“十马高轩”、“三槐世泽”、“延陵旧家”、“艺苑蜚声”、“太史第”、“外翰第”、“文林第”、“耕读第”…,显赫的题字,代表着家族的昔日地位、荣耀辉煌以及主人的修身处世之道。念于此,才发觉,这座气势如虹的东方小城,独辟一处,居于一隅,却也独自芳香。



  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置身古城,远观毓秀桥是一处景,近看则有孩童拿着烧饼缓步走来;街角处,坐着一位年迈的老妇,手中拿捏着针线,缝合着怀中的衣衫;窄巷处,撑着油纸伞的旗袍女子,或低眉浅笑,或哀怨惆怅,静静地等待千百轮回的亘古爱恋;古街上,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童转舞着风车,将年华里的欢乐遥寄给灵动的清风;拐角边,互相搀扶前行的年老夫妇,在古城上演着一场不朽的爱情传奇;茶馆里,一位居客,一把相思,一壶香茗,从阳光明媚饮到日落西山,直到华灯初上,万家灯火。



  曾经最爱江南雨,如今偏爱我的城。拭去时光的尘埃,小城满载书香,氤氲历史的天空。走过年华,流淌一段海誓山盟的誓言。曾经引以为豪的宅院,在这里与你击掌为友,饮下一壶烈酒,将一身侠客的绝世芳名轻描淡写,沉沦于韩城的前生今世。曾经的往事,终不过是一场浮生若梦。只想此刻,不谈人世沧桑,不言秋心经年,且看大红灯笼高高挂,飞檐翘角绕余梁;雕梁黛瓦郁巍巍,碧瓦朱甍齐臻臻。择一城,遇一人,看一城风韵留存。此去经年,触摸红墙砖瓦,浸染了流年里的琉璃瓦碧。如此温柔蕴藉,却也处处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唐代禅院,佛家庆善寺,刹那芳华间,在杯茶中参禅悟道,解一段尘世之缘;


  光影琉璃,走鸾飞凤。北营庙宇,金兵安营扎寨地。几度冷清,几度修缮,沧桑数百年,在今朝焕发新韵。


  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状元王杰,清官一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英雄事业半尘土,犹有行宫壮夏阳。军首领李自成勇猛识略,号令群雄,攻占韩城,东渡黄河,途经太原,直捣北京,,最终却也是个“悲剧英雄”。


  . . . . . .


  这一城的故事,在年华里锈成了尘埃。古城的样子,渐渐消失在了似水流年。娉婷袅娜、咏絮之才的女子,可曾娓娓道过小城故事?


  退一步明清街巷,转遇古城三庙。高墙内外,庭院深深。青藤蔓上龙壁,香炉生出紫烟。半开的朱门,推开便是一段历史。蜿蜒迂回的建筑,梁枋彩画点缀其中。历久弥新的儒学,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韩原学子。“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五子登科、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将军、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门四子三清华”,道不尽的荣耀佳话,是小城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垂名不朽的真实佐证。



  绕过高墙,檐廊乘凉。透过尘世喧嚣,一束光影宁静扑来,恍如隔世人间。疾步前行,落坐尊经阁,伏案疾书,青云流水,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声声鸟鸣,透过隔扇门窗,将缕缕书香点缀成文人墨客指尖上的文字,永恒而干净。


  尘世之光,走得太快。东营庙前,蟠龙照壁,活灵活现。山门处,“关圣帝”、“忠义”题字,楷书为体,刚劲有力。走进等深等宽的殿宇,格局完好,香火依旧,浩气天齐与忠勇侠义的“武圣”关羽形象在这里被真实写照。



  作了东营庙,隍庙巷东牌坊上书“监察幽明”,西牌坊上书“保安黎庶”。远远望去,一巷之隔的城隍庙规格高大,气势磅礴。瓦绿瓦绿的琉璃,精致逼人。走进去,已然醉在雍容华丽的古意里。静静驻足,感慨万千。戏楼上,仿佛听见“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的秦腔唱词划过历史的天空,飘荡于古城的南北人家。追随于此,触摸一砖一瓦,岁月凝固了历史。曾经奏请朝廷,倡议官绅捐资,将土城砌为砖城的宰相薛国观,你可曾记得?



  我有歌一曲,尽付烟墨里。夕阳西下,一曲清音浅浅流出。


  告别城隍庙,三舍遇佳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碧玉小家女也可以煮酒论史,指点江山。然而,一个红颜女子又怎能在这样一处别院替她的君王忧而天下,共图大业?更何况曾经“女为悦己者容”的大家闺秀。


  静若清池,动若涟漪。细想,无论是玉貌花容的碧玉小家女,还是翘首弄姿的大家闺秀,都曾以淡扫蛾眉,浅施粉黛的气质,妖娆了一座城的前生今世。



  华灯初上,风吹来月的光,伴着丝丝寒意,凉透了女子笔下优雅的文字。面对此情此景,想是,我定是多年前在遥遥相望里,独自成眠。你渐渐消失在了如花美眷,我不再是你的似水流年。而你,凭栏相望,醉了我整个年华。



  愿今夜,独坐一室清冷,烈酒一杯,看窗外三千繁华。


我的城

心的韩城 | 把最柔软的情感寄给古城



我的城

从两周到秦汉

从隋唐至宋元

从明清到民国

千百年来,枕在黄土高原的脊梁上

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

在每一个太阳要投降白昼的午后

静静地

躺着,睡着。

又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智者,

站立在中国西北部

荏苒写尽半部中华史

沧桑而睿智。



我的城

含蓄而谦逊。

从古至今

养在深闺人未识。

珠玉冲栋从不炫耀,

名誉地位从不外扬。

我的城

只是在千年过后

还恪守那个融情于真的自我。



我的城

胸襟宽广,历阅百态。

从清晨到黄昏

从春夏到秋冬

迎接一张张面孔

送走一批批背影。

五街七十二巷,

用舒展的臂膀容纳生灵

拥抱她的子女。



2018年

我的城,旧貌换新颜,

莫若日新月异。

我的城,不哭!

我的城,该凤凰涅槃!



我的城

离开你已经三年,

思念吞噬了曾经

记忆没有了棱角

不禁一句:

远方的你,还好吗?



灯下,

我在默默地写你的名字,

继而含在嘴里

读你,念你,思索你。

直到泪水湿润了双眸

声音变得嘶哑

沉默与忧愁悲伤了笔尖。

时间的凝固让我仿佛忘记嘴里咀嚼的你

慢慢地

吹一口热气让夏夜

蒸发,散开,传播。

以此,

让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名字!


一念古城,一念情

情定韩城 | 我在古城等你来


  也许,是我对她过于熟悉。


  也许,前生我与她有约,不离不弃。


  也许……


  雨后的潮湿渗入心骨,总是让人心情沉重,怨声哀道。矜持的六月,没有给北方留下任何情感,只顾我行我素。行走在六月的韩城,不管你懂不懂她,总有一座城在等你归来,与你群衣曼妙。


  踏着蜿蜒的小道,一路前行,和往常一样。我不知道哪年哪月的哪一天与她相识、相知、相随。午后,一个人深入金塔公园,环顾四周,静默安然,如释重负,仿佛可以透过时光的影子,寻觅千年的盛世轮回。执意于这幽深的视野中,多想抚一古筝,坐拥山巅,轻吟诗书,让满卷的清香沁入密麻的小丛中。轻轻地,弹一曲沉浮古今的伤情别恨,抚慰情商,自醉其中。那哒哒的马蹄声,我记得去年从我心底走过,从我脑海趟过。驰骋沙场的传奇,是金戈铁马,是刀光剑影。拨开历史的云霄,留给金朝的是江河日落,留给今朝的是怅惘思情。



  一钟,一塔。成一美景,成一佛音。


  一殇,一情。成一哀思,成一过往。


  透过时光的足迹,晨钟暮鼓已成史话。而今,只剩得满地忧伤,满怀悲情。


  走过金塔,步入陵园。带着无限的遐想,踏着风霜千年的阶梯,缓缓而下。触摸两岸石栏,思绪飘荡远方。内心的酸,在历史的酝酿下尽是一潮没有波浪的湖水,沉寂,沉寂。天际边的一行燕雀,惊鸿一瞥,过眼匆匆,不留下半点痕迹。


  拾起悲伤的心情,前行,前行。


  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过客,一个熟悉古城的陌生人。


  这座城,不大,却是久负盛名;这座城,不小,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时光,缱绻。岁月,无垠。过往的尘埃落定,早已散落千年,流年里的兴衰沉浮,写在长长的青石古道。不管你来还是不来,她一直如磐石般在那等你。


  偶尔的低眉沉思,偶尔的静走遐想。人世沧桑,在古城的巷落处写得淋漓尽致。不得已,才惊觉,一声休眠千年的古钟声打破了市井的热闹。此时,心也变得怡心,怡情,怡人。



  虽几经奔波于古城,但却总是洗不尽肮脏的心灵。尘世的繁华,我厌,我僻。只因我的内心留有古城一席位置,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愫。


  这是一座龙城,老城区北部高台上金塔为龙头,中部以南北走向的元、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为龙身,南部以古毓秀桥为龙尾,两侧的街巷为龙爪。整座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少有的独特风貌。也许是历史眷顾这方热土,一千五百年的风风雨雨,给这座城留下了大量瑰宝,无愧于“天然古建筑博物馆”之称号。



  如今的古城,明清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商铺买卖叫喝,商品琳琅满目。或一书铺,或一字画,或一时尚服饰店,或一祖传药铺。途径此处的人,会被茶馆里的茶香迷醉,不觉会停住脚步,进入茶馆,饮一茶水,让内心的不快一饮而尽。或许你的心还未平静,何不趁着酒香的飘逸大喝一阵。你醉,城也醉。案墨茗香,琴棋书画,少不了文人墨客的伏笔,更少不了迁客骚人的吟诗作乐。


  走出店铺,古街生愁,小巷生悲。也许,多年前我与古城有过一场不明不白的暧昧。


  那种情感,仿佛古道两边的桑槐更懂。透过雨后阳光的洒射,树枝间的细缝被岁月斑驳,偶尔有老了的树枝掉落在街上,迎接我这个熟悉的客人。




  是谁,惊醒了枝头熟睡的黄鸟,又是谁,惊扰了沉睡千年的建筑。红墙素裹,飞檐梁柱,青砖灰瓦,是沧桑,是沉浮,是诉说千年的历史证人。而我,在这座千年城池面前,还假装自己是一个古人。于是,渴望一种梦境,手持一卷诗书,走进款款小巷,多想遇见一位素衣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有着丁香一样的愁。只可惜,我只是古城的过客,她只是我不经意时拍下却没有洗出的底片。


  古城,已老。老在夕阳西下时的半山腰。


  而我,还在寻觅一处灵魂的归宿。



  沉思,静默。闲淡,安然。素心锦尺,我也只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罢了。只是可怜了这亘古不变的千古传奇和永垂不朽的小城故事。


  也许,一座城就是一部历史。也许,古城从来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更是一餐心灵的盛宴。今天,站在古城断壁残垣的城墙遗址上,我不知道在这里上演过多少动人心弦的历史史诗,只知道这是一场没有回头的旅行。那一排排商铺,那一座座民居,那一长长古道,在岁月的洗礼下将历史的故事变得愈加清晰明朗,丰腴可品。



  梦,破晓。人,已醉。古韵的情致大概只有像我这样的人才能读懂,才能理解。入眼的古朴,充斥着内心的起伏。古城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显得娇嫩含羞。她教给我的是一种读书人的做人处事之道,即是一种知识分子对文化的尊重之情。还好,我与她青梅竹马,古城的美,我懂。我知道,前面还有更美的风景在等我。



  “户尽可封”,“解状盛区”,“士风醇茂”,终得“文史之乡”一美名。“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这是多么至高的荣耀,又是多么骄傲的荣光。两千多年前的子夏讲学办校,在韩城兴起文脉高潮,千百年的文化基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文庙大气典雅,雍容华丽,一名“贤关”,一名“圣城”。这是是对孔子的尊重,更是对读书人情操的真实写照。也许是因为风水,也许是因为自励,又也许是因为尊师重教,使得韩城出现了“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五子登科,祖孙巡抚,兄弟侍郎,父子御史,父子知州,南北尚书,一母四子三清华”等佳话,数不尽的荣耀之举,列不完的名人志士,留给后人的只是那一句:“朝半陕,陕半韩”的自诩。



  历史继续演绎,华灯初上,人渐依稀,徒留古城依旧。细数遗落在历史深处的红墙绿瓦,往事渐行渐远。饱经沧桑的四合院落,布满灰尘的古典羽扇,是历史的文化符号。那些亭台,那些飞檐,那些古柏、碑石和画梁,被岁月搁浅的没棱没角。远望孤灯,千年古刹里的佛音加深了夜的凄凉。几多沧桑,几多辉煌,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上,似乎还可以看到镜前眉妆弄墨,梳洗打扮,静中守屏的戏子。无奈,感伤,用一场博得众人的掌声,带着面具在戏楼上尽说人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然而,谁也不曾知道,历史的沉浮哪能是一个红颜女子所能解释得了完全?


  空留意,一孤城 。闲静中,守春秋。淡淡的古韵,淡淡的清香,历史的硝烟弥漫在人家屋顶。精致的门楣,高贵的门楼,走进去,是一缕墨香氤氲飘逸,散发古老的气息。这种味道,若没有读书人的嗅觉,是绝对闻不出的。它,只属于懂它的人,而我,正是这个途经此处的少年。



  越过古香古色的小巷,韵味更浓。然而天色黄昏,傍晚接近。也许,古城的古朴是用心灵来感知的,是用情感来浇灌的。也许,这一别,还不知多久才能一览她的姿容。就请允许我以澽水河畔的细柳为纸笺,用针线把相思缝在里面,折尽我人生的诗篇。最后,将我满满的爱和不舍寄到心灵深处,直至融化。


  再见,我的城,我与你不了了之。那一涌不能言喻的情愫,那一阙说不完的情话,留给山川河流的是绵绵的软,浓浓的情。也罢,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请许我将你再次拥入怀中,不离不弃。

爱上一座城,因为一女子

浪漫韩城 | 爱是长长久久的相伴


  提起古城,世人一半青睐丽江,一半眷恋平遥。


  华夏五千年,不仅哺育了大河文化,也孕育了黄土文化。在这个文明的交汇点上,韩城无疑是一颗繁星灿若的明珠,静静地卧在关中东北部,记录着一千五百年前的盛世繁华。


  韩城古城——流动的历史。这种美,一半源于宁静,一半源于古朴。


  她没有平遥与丽江的繁华,也没有江南古镇的柔美。它有的是千百年来,将伦理道德、做人之志刻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更是将一座圣城的文明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韩城人心底。


  走进韩城,心情怡然,净化尘世风霜。


  走进韩城,心境安宁,情仇超脱世俗。


  我打韩城走过,从记忆里。冥冥中总觉得自己与她有过一次交集,但就是不知道从哪说起。也许是缘于那一片瓦砾、一处飞檐、又或许是那一排排青石古道。


  时光,缱绻。搁浅了那若明若暗的记忆,透过布满尘埃的羽扇,似乎感觉人世沧桑。


  我爱韩城,贪恋于那一女子。千百年来,古城养在深闺,羞涩遮脸。记忆里,我和她还在梦里擦肩而过。回眸间的一笑,惊艳了小巷边款款落下的槐叶,那种命里注定的错缘,以致我的爱情之树竟要在那一刹间枯萎。


  静静地,远望。双眸,含情。伊人,渐行渐远。



  我爱韩城,钟情于那一座古城。从陵园古塔俯瞰古城,龙城风貌恰如一幅明清画卷,可品,可赏。从陵园缓缓而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批批古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小道,布满尘埃的小巷,是这座城的记忆,也是这座城的名片。每一个来到古城的人,都会被这种文化底蕴所折服。想来,今生有幸梦回明清一场,虽说我不是灰衣戴镜的戴望舒,却有着另一种柔情的风骨。迈着缓缓的步子,于这匆匆的人流中再次遇见那个素衣女子,失之交臂。惊鸿一瞥的刹那,随着我的相机镜头消失。


  驻足,黯然神伤。多想,邀她进入茶馆同饮。


  无奈,只有前行,心情的起伏被红颜的视线俘虏,久久不能平息。幸好,小巷中一座高大精美的牌坊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哦,原来是城隍庙,我欣喜地走过去,只看见两牌坊琉璃碧瓦,雍容典雅,深入了解,竟已七百年。的确,七百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弹指挥间,然而,七百年的沉沉浮浮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破。试想,这七百年间,韩城又出了多少历史名人,翻开名人书库,家喻户晓的多如牛毛。仅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高达1400余人。江南有桐城、绍兴,北国有东府韩城,天下王者,又有几座城市敢与韩城比乎?我想,少之又少!这正如明清时韩城人流传的:“下了柿谷坡,秀才比驴多”的歌谣,又或者是那一句“朝半陕,陕半韩”的自诩。



  我想,这种文化基因,与司马迁分不开,更与那座700年的文庙分不开。古城东部的文庙建筑群,苍柏凝翠,古树参天,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经过千百年的儒家思想熏陶洗礼,文庙忠实地书写着这方文人圣地的凯歌。


  是的,韩城是一座西部名城,古城是明珠上的活化石。看古建筑,不是看死了千百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千百年的生命。五百年生而孔仲尼,五百年生而太史公,华夏五千年,又有多少人能够称得上是世界名人,又有多少人称得上是“贤人”和“圣人”?两千多年的太史公形象,在中华史上傲然不倒,即使身体残缺,但是思想健全,而这,或许正是韩城人的性格,融入到古城大街小巷!



  古城,是一首诗,淡淡地,古韵而沧桑。

  一阕新词,一支瘦笔,执手一挥,便是韩城绝恋。


  下过雨后的古城,清新爽朗,薄云稀疏,犹如吮吸了一股仙露琼浆,顿时精神抖擞。那瓦砾,那琉璃,那栋梁,那鸟雀,那石墩,还有那殿宇,似乎都在偷偷对话,尽说这兴衰往事。雾起,缠绵,氤氲;行人,依稀,零散。古城笼罩在轻烟里,弥漫着四月的书香人家。我目视古城远处,忽然发现华灯初上,叫卖停歇,孤城寂寥,偶尔城内还飘荡着一两个千年前的小城故事。



  此时此刻,戏楼、牌坊、寺庙、殿宇、香炉、烟火、慢慢地睡去。而我,还在回味明清古宅老院的味道。我知道,这里只是匆匆一别的驿站,无须多驻足。我只能继续向前,再访毓秀桥。


  三百年前,斯人,已去。

  三百年后,古桥,依旧。人家,依旧。故事,依旧。


  没有哪个三百年能将那一段历史佳话流传至今,也没有哪一个三百年能将一座城打磨地有棱有角。然而,韩城做到了,毓秀桥做到了,刘荫枢做到了!


  我只相信那个人,那座桥。其他一切,我不相信!然而,谁也不能保证,澽水河能不能见证爱的誓言,毓秀桥能不能安排我有一段缠绵浪漫的爱情邂诟。



  我爱韩城,因为我在等一个人,一个穿着旗袍的民国女子,于古桥上轻歌曼妙走过。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

业务合作:yxw6105(添加微信号)   投稿:27502223@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