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笔记第七十一期
《乐饮四季茶》
作者:
黄安希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第1版
在一位日本茶人眼中,中国的茶分四季:作者从槐月(即四月)开篇,从每个节气、节日切入,讲述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茶、不同的泡饮方式带给她的不同感受,以及个人对茶艺、茶具的见解。
内容亮点
●
盛春之章
●
夏之章
●
秋之章
●
冬之章
●
初春之章
精读笔记
清明
在中国,清明节有这样的习俗:人们祭扫仙人墓地,然后去郊游、划船或是野餐,。还有一件乐事,那就是品尝当年的新茶。在室外悠然地抿上一口这样的新茶,幸福的感觉便悠然而生。
茶叶的味道清淡悠远,仿佛从远处飘来,伸手可及,又不可捉摸,似有若无。
谷雨
这个时节是绿茶采摘第二轮的时候。谷雨前采的叫“雨前”,谷雨后采的叫“雨后”。随着采摘时间的推后,茶叶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雨后的龙井在“色、形、香、味”上失去了平衡感,但对我而言另有一种魅力,让人难以割舍。
茶树长到这个时候,为了保证能采到下一轮柔嫩的鲜芽,茶园需要修剪茶树。修剪之前的茶叶长势强势,味道更为清冽。
立夏
茶叶采下之后就开始发酵。长得较大的成熟叶片中含有充足的氧化酶,只有这样的叶子才能用来制作半发酵的青茶。采完茶后,把鲜叶放在向阳的房间里令其萎蔫,这个过程成为“萎凋”。萎凋的时候,绿色的鲜叶一下子变得略带深青色。青茶让人们内心深处都能感到无比陶醉,是“品味香气”的茶。
“安溪铁观音”是青茶的一种,叶片开叶很大,手感厚实,叶脉饱满。
泡功夫茶,很有男子气概,庄重而又简洁。泡好功夫茶的关键在于动作的敏捷、有力。感觉上就像练武一样,果敢、干脆。
七夕(乞巧)
此时正适合喝上一杯清凉的白茶。没有什么茶比“白毫银针”更加清凉了。这种茶是用覆盖着茸毛的“大白种”做成的,仅采摘了覆盖着茸毛的白色茶芽,香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有些类似柑橘的味道。
夏至
产自广东的青茶“凤凰单枞”,最初几泡的时候有浓浓的焙火气,味道微苦;几泡之后,茶味突然一变,散发出桃子或是荔枝的甜香来,极其诱人。
“文山包种”,别名“清茶”,兰花香味,茶叶颜色极深,叶形漂亮。
重阳(菊花的季节)
重阳这天喝的茶就应该用菊花做成,才算合适。在中国,浙江杭州泡茶用的“贡菊”十分著名。
在褐色的普洱茶中放上撕下的一厚层菊花,放在大茶罐里饮用,这就叫“菊普”。
“白牡丹”是福建省出产的白茶,比白毫银针叶片更大,由一芯两叶的鲜叶制成,属轻微发酵茶,香气类似干燥的青草,口感清爽。
中秋
中秋前后,正值茶园开始采摘秋茶的时节,“黄金桂”便是半发酵的秋茶。叶片增厚,滋味变得浓郁、甘甜,香气中带有一股淡淡的奶香。
黄金桂的汤色是非常漂亮的金色,比起春茶来,更能将秋茶本身的特性发挥得淋淋尽致。
“黄印七子饼”,产自云南,属于后发酵茶,是普洱茶的一种。普洱茶被誉为“茶中古董”,式样众多。。
发酵缓慢的、情况良好的普洱茶的颜色为深红色,就像栗子的表皮一样,口感圆润,基本没有霉味。茶水比较浓,就像没有甜味的可可一样。入口却很顺滑,喝完之后满口生津。
冲泡经过长期“休眠”的茶叶时,要先洗一次茶,用来冲洗掉茶叶周围沾上的灰尘。
霜降
“白毫乌龙”,又名“东方美人”,产自台湾。半发酵茶,因发酵程度很高,口味有些类似全发酵的红茶。白毫乌龙香气格外怡人,带有果香味,让人想起玫瑰。这种香味是名叫“茶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的小虫创造出来的。茶叶上虫子的咬痕和茶树的分泌物相混合,构成了这种独特的芳香。为了制造一种好茶,连昆虫的力量都要利用起来,这是多么奢侈的制茶法啊。
冬至
柚子茶就是茶叶的一种变形:风干了的黑色柚子里塞满了乌龙茶,柚子的味道已经逐渐渗透到茶叶中去了。这种茶想让人称呼它为“柚子木乃伊”。茶叶带有风干的物品特有的泥土芳香和柚子的酸味。所放的茶叶量就像平时喝烤制的日本茶一样,粗粗地放上几块就行了。冲泡这些条形看起来不太整齐的茶叶的时候,最好先在茶壶里冲泡,待茶沫沉淀下来后再倒入茶杯中。
春节
首先泡的茶是“平水珠茶”,茶叶闪着黑色的光泽,英文名做“Gun powder”(火药),名副其实,有着火药般的香味,十分特别。
平水珠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叶片已经散开的茶叶鲜叶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加工,被做成圆形,放入锅里炒制的时候,茶叶被卷得极小,加入热水后,很少的一点茶叶立刻膨胀起来,让人惊讶不已。
“八宝茶”可谓是内容丰富,里面放的是各种有药效的“宝物”:褐色的干桂圆、红色的干枣、白木耳、红点一样的枸杞子、新疆出产的葡萄干、冰糖、核桃、龙井茶,每人发一个盖碗,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元宵
从寒冬的1月后半月到2月中旬居然有新采摘的茶叶,被称为“冬片”,在冬茶之中也被万分推崇。
与春秋季或者初冬采摘的茶叶相比较,冬片更为甘甜。从香气上来说,比起春茶来,冬片更为清新淡雅。
冬片茶中还有采自高山地区的“神品”。台湾的“福寿山高山茶冬片”就是采自海拔2700米的高山,并且只在这个季节采摘的稀有茶叶。据说,在环境严酷的地方出产的茶叶质量更为上乘。
“工艺茶”指的是经过特别加工的茶叶,茶叶叶片用丝线绑在一起,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注入热水后,重重叠叠的茶叶慢慢舒展开来,茶叶中间包裹的菊花、梅花、千日红、玫瑰花、金莲花等花朵就会缓缓浮到水面上来了。茶的名称有“仙桃”、“雪梅金币”、“海贝吐珠”、“锦上添花”等。
泡工艺茶要注意茶叶和玻璃杯的搭配。茶形细长、上升距离大的工艺茶要用高挑的玻璃杯;横向舒展距离大的工艺茶则要用三角形的玻璃杯。
立春
“老枞水仙”产自福建武夷山,原本就已经用火烘焙过。喝这种茶的时候,需要先稍微烤一下茶叶,等到香气散发出来后,立即装入茶壶注入热水。这样一来,原本消失不见的香气重新复苏,散发出来的茶香混合了花香和火香。茶叶的味道令人忍不住想要捧着一只大茶杯,喝上一大口才过瘾。
重三(女儿节)
“三月三”的一项活动就是风雅的“曲水流觞”宴会。泡的第一种茶是“女儿环”。茶叶产自福建,用稍微发酵过的白茶的芽头制成,并且窨上了茉莉花香。“女儿环”又名“贵妃戒指”,顾名思义,茶叶被仔细卷了起来,成为好像戒指一样的环状。缓缓倒入热水,观察碗里的茶叶,可以发现叶片渐渐打开,柔和的茶香飘散出来。原本卷成戒指形状的茶叶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就像做梦一样。
泡的第二种茶是“女儿红”,是产自云南的红茶,和著名的绍兴黄酒同名。这种茶叶用未切割的一芯二叶的鲜叶经完全发酵而成。汤色暗红鲜亮,喝后余韵略微有些发涩。
泡的第三种茶是“桃兰香”,产自广东,按照制作单枞类茶叶的方法加工而成,用的是同一棵树龄悠久的老茶树上的叶子。味道有些苦涩却很怡人。
春分
宋代把春分之前采摘的茶叶称为“社前”,是茶叶中的最高等级。此后的清明节前采的茶称为“明前”。社前茶要采集的是比明前茶更早两周的时候就已经长出的新芽,数量极为罕见。社前茶被认为是极其珍贵的。
“蒙顶黄芽”产于传说山上有仙人居住的四川蒙山。泡茶的时候需要动作舒缓、落落大方。初春时节的新茶显出柔嫩的绿色,所以沏泡的时候需要缓慢而又仔细,不能把茶叶烫熟,造成茶叶变色。静置片刻,茶叶恢复了采摘时的形状,缓慢舒展开来,充满了茶碗。泡上这珍稀的茶,一口饮尽无限春意。
闲话茶叶
欣赏茶叶之人
对茶叶的“研究”,从茶叶未曾入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茶叶的色泽:好茶叶脉整齐;新茶及保存良好的茶虽表面润泽,嚼起来既清爽又干燥;旧茶和保存不当的茶,色泽、滋味都不够清新,嚼起来口感不够爽脆。
·茶叶的香气:一闻之下香气袭人的茶叶,许多成分挥发到表面,香气更易散逸;有些茶叶在干燥的状态下不仅有微微的鲜香,而且让人感觉似乎另有更幽远的香味从叶片内部传来,因为香气被牢牢地锁在茶叶内部的缘故。
·手摘茶和机采茶:手摘茶顶端是一个小茶芽,越接近采摘时的断裂处,叶片越大;机采茶将茶树树梗上下一齐切断,一粒展开的茶叶中包含了许多叶片。
·采摘的季节:与春茶相比,秋、冬季采摘的茶叶更有厚度,叶脉突出,触感更为坚实。
怀中制茶之人
云南普洱茶采自乔木种茶树,茶树很高,采茶的时候需要架上梯子爬到茶树上去。采茶人穿上宽大的上衣,背上背着两个箩筐,两侧挂着两个口袋,把又老又粗的茶叶分为两个等级,放在背上的箩筐里;把中等的茶叶也分为两个等级,放在两边的口袋里;更加细小柔软的叶子就放在宽大上衣的怀里,柔嫩的茶叶在怀中受热,开始自然发酵,成了制作“女儿红”的原料。
斗茶之人
宋代:猜茶叶产地;辨别采摘时间;用几种不同的水泡同一种茶,猜测水的来历等。
现代:同时喝两种茶进行比较,辨别香气、味道的优劣。
精制工艺茶之人
如今,注重外形的茶叶中出现了被称为“工艺茶”的新品种。工艺茶的茶叶叶片被丝线捆在一起,做成各种立体的形状,注入热水之后,茶叶就像鲜花一样盛开。现在工艺茶主要在福建福州、广西、安徽这三个地方大量生产。
安徽省是最早研制工艺茶的地方,“黄山绿牡丹”也就是最早的工艺茶品种。
福建福鼎是茉莉花和白毫银针的产地。工艺茶品种有:“白龙珠”、“仙桃”、“五星”、“凤眼”......这些工艺茶大多窨上茉莉花香,人们可以同时欣赏优雅的香气和美妙的造型。
广西的工艺茶大多用绿茶作底,名为“蝴蝶”的茶模拟“庄生梦蝶”的故事:究竟“茶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茶”呢?
工艺茶茶叶量容易掌握,味道不会有太大变化,茶渣收拾起来也很方便。
茶、饮食和风土
·茶楼饮茶文化的发祥地——华南:广东、广西、海南,饮茶以普洱、乌龙、“白牡丹”、“寿眉”为主
·重视茶与菜肴原料的地区——江南:安徽南部、浙江、江苏、上海,茶叶以绿茶、红茶和黄茶为主
·麻辣食品和发酵茶——西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代表性的茶是后发酵的黑茶,同时也生产绿茶、黄茶和红茶。
·面食和绿茶——黄河流域: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山西,主要产绿茶,常见“信阳毛尖”。
·来自波斯的花朵与茶的结合——华北·东北: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常见茉莉花茶,被称为“花茶”“香片”。
习茶指南
茶具指南——物尽其用,不夺茶韵
盖碗:可以沏泡几乎所有的茶叶;可以当茶杯使用,也可以代茶壶;瓷器的优点是质地细密、不易吸附杂味,洗后香气消失;盖碗最好样式简洁、没有花纹,盖子不必盖严实,开始时用小型盖碗。
茶壶:适合在高温下引出青茶、红茶、黑茶等茶类的独特魅力;表面多孔,过滤了茶叶中的异味;较高的茶壶适合泡条形紧结的圆球状茶,腹部鼓起的扁壶适合泡条索扁平的茶叶;壶嘴较短的茶壶,茶叶停留时间短,茶味甘爽;壶嘴较长的茶壶泡茶,茶味浓郁。
茶杯:杯口薄,饮茶感受敏感、切实;内部白色可清楚观察汤色;大口喝茶用大茶杯,时间充裕用小茶杯;高的杯子用来闻香,矮的杯子用来品饮。
小茶具
茶则:用来测定茶叶量,并舀出茶叶
茶勺:用来把茶放入茶具中,或者用来盛茶叶
茶通:用来撇茶沫、通壶嘴,还可以用来拨外形细小的茶叶
公道杯(茶海):为了让茶水浓度均一,就把茶壶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再用公道杯把茶水分入小茶杯中
茶夹:用来夹出叶片较大的茶叶,或者夹茶杯
茶巾:用来擦拭溅出的茶水。最好选用边长一尺(约33厘米)的方形麻布,颜色为褐色,不易显出茶渍
茶盘:泡茶时使用的盛水的盘子,也有人称之为茶船
不同的季节、节气采摘不同的茶叶,不同的茶叶制成不同的茶品,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沏泡方式......在中国,不管天气严寒还是酷热,总有一款茶来对应。乐饮四季茶,将愉悦平淡的心境交给茶,从春天喝到来年春天。
本文发布的内容系原书内容的精读笔记,不代表平台认同的内容和观点,更多有关节气与茶叶的联系、茶文化的内容,请移步至《乐饮四季茶》。
作者简介
各说各话
本期主题:什么样的茶,挡不住你买买买的心?
您有什么想说的?
文末点击“写留言”提交您的分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