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门外卖食品联盟

岩茶非遗传承人游玉琼:我有责任把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茶传媒”,置顶我。为你烧水,给你煮茶??



“我有责任和义务,要把这门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我要让这门传统的手艺走出山外,让现代人看到它,欣赏它,赞叹它。”


她,出生于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星村,从小伴着茶香长大。

她,17岁入行,师承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德华。


历经三十几年,她对岩茶的制作、品种、山场洞若观火。

2006年,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她作为唯一的女性,脱颖而出。


她叫游玉琼。茶中女杰。


01

她成长于岩茶圣地——星村

“父亲是星村镇的老支书。他从没有打骂过我,他只要求我们从小要规矩做事,规矩做人。”



山路蜿蜒曲折至武夷山星村。

星村镇,被称为“武夷岩茶第一镇”。位于武夷山市西南麓,现有茶山面积5.3万亩,大小茶厂1000多家,年产武夷岩茶5万担,占武夷山茶产业1/3。

这里不仅是武夷山产茶重镇,更是很多岩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星村镇,对游玉琼意义非凡。

这是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她与茶命中注定的结合处。

游玉琼而言,制茶首先源于一种祖辈遗传的记忆。



游玉琼的爷爷与外公,是星村远近闻名的制茶手艺人。

在游玉琼的记忆里,小时候外公做红茶,在一旁玩耍的她,有时候会帮着大人们抖茶,奇怪的是,年幼的她每次都会把茶抖的很均匀。


父亲游永生,是武夷山最早从事茶叶生产的茶人之一,他还是星村的老村支书。

1985年,为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游永生带头复兴当地岩茶产业,承包下一个茶厂。

1993至1994年,游永生在茶叶市场极度萧条的年代,倾注全部心力经营承包的民营茶厂,即武夷山市永生茶业前身——九曲茶叶精制厂。



父亲在游玉琼的心里,一直很高大。

一天,年幼的游玉琼看到父亲去山外请来技术人员。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制茶,有一天要帮到父亲。


02

她泡进茶厂 钻研岩韵


“仅是一道茶叶的做青走水,就要花十几个小时。整个过程若有一丝停顿,就无法做出特有的岩韵。”



游玉琼制茶,除了父辈的感染,更多来源于自己强烈的热爱。


1985年,这个17岁的姑娘就辞去公职,走进了茶厂。

她泡在茶厂,成为茶厂里第一个女员工。

这个倔强的姑娘,刚开始本是在茶厂的厨房里煮饭。

为了学艺,更多时候,她扔下饭勺跑到做青间,和老师傅讨教制茶。


直到一天,她想正式拜师学艺。按照一个年轻姑娘的理解,她郑重穿上裙子、高跟鞋,去找师傅。师傅看了她一眼,说:你是来当千斤小姐,还是来学做茶的?


茶是朴素的、真实的——这是17岁的游玉琼学到的第一课。

以后的她,只要在茶厂,就穿着最朴素的、最方便劳动的衣服。



至此,个性要强的游玉琼,举起竹筛,跟着师傅们正儿八经学起了做茶。

回顾当年的入门故事,游玉琼的嘴角泛起微笑。


她说,“学习制茶的最重要认知,即茶是有生命的存在”。


“做青,是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摇青,换醒了茶的生命,摇一摇,它先活起来,再一摇, 才会有香。(我)每天都在感知茶的变化。有时候,你以为自己闻到的茶香出来了,但或许只是假象。制茶,靠的是一步步扎扎实实的经验 。”



03

她原来是个植物艺术家

“入门制茶,需要3-5年。前三年是学徒,要了解整个做茶的流程。整个过程想要非常熟练,至少还再需要两三年。”



茶,发于自然,虽不能言语,却有它难言的灵性。

这种灵性,更多地以其不同的个性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游玉琼从内心亲近茶。她和茶在一起,创造出各种茶品,她和茶独特的情感链接与日俱增。


她做茶,总是用双手、用心、用全身的触觉去触碰这些生物。

这成为游玉琼的做茶风格。


她传承着传统制茶人的技艺。每一个摇青动作,她都仔细聆听植物的语言,她都深刻感知茶叶每一分秒细微的变化。


游玉琼说到茶,每一句话,都倾注了满心的情感。

她说,自己是个“植物艺术家”。


“茶叶如同自己的孩子。鲜叶要变成什么样子,交到手里的那一刻,我就要开始规划了。刻意的雕琢,出不了真正的艺术品。我要做的茶叶艺术,可以是自然的,纯粹的,美好的,大众的,让人最大程度能够得到精神的满足。”


04

传承,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做茶做到后面,就是喜欢,之后就是完全爱。而之前是懵懵懂懂的。做的过程中,也有过迷茫,但却从没停止过,也没想到过要做其他。”



这是游玉琼三十几年制茶的摸索和心得。

她传承传统的制茶技法,但对“传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态度。


“我认定的传统(制茶),是奇妙的,是变化的,是能够引导人不断创新的一种规律。传承人的真正作用,其实是在告诉自己:我有责任和义务,要把这门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把这门传统的手艺推出山外让现代人看到它,欣赏它,赞叹它。”


传承的同时,游玉琼并没有忘记创新。

岩茶的味道太霸气,涉茶未深的人很难去接受。

这个问题,引发了游玉琼对制茶工艺的创新摸索。



她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改良岩茶的传统工艺细节,让成品茶既有岩骨花香,更有滋味甜醇。


每天晨起6点,游玉琼的大脑就开始了思考。


她去请教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的教授。在请教与交流中,游玉琼分析山场和品种特点,她逐渐掌握了改进方法,在岩茶工艺中,将走水和焙火的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制茶,年复一年。游玉琼的制茶流程,已全然炉火纯青。


05

董明珠式女传承人


“没有什么事情比做茶更让我有兴趣。除了陪家人出去,我就愿意扎在厂里。”



众所周知,游玉琼是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唯一一名女传承人。

了解她的人知道,游玉琼,吃苦耐劳,是她那个时代的“劳模”。

她几乎365天的时间全在茶里,且记忆力惊人。


茶厂的工作人员小张带我们走进茶厂,一一介绍各种制茶的机器。

在更多武夷山人眼中,游玉琼是大胆的创新派。


1998年,游玉琼成立了“金佛岩茶研究所”,聘请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新品种的研发与攻关。

1999年,游玉琼推出茶叶采摘机,她成为国内最早运用采茶机的茶人之一。

2001年,她的茶厂开始使用电脑控制制茶机器,在武夷山岩茶厂家中头一家启用了全自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


短短几年,她的岩茶迅速“扩张”,在全国如雨后春笋……



如今的游玉琼,从当年那个17岁的姑娘,变成拥有5000亩茶山,400多位员工的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游玉琼不仅是茶的非遗传承人,她也愿意别人称她为董明珠式的女企业家。


此时的游玉琼,站在星村,望向更大的天地……

 

►采访后记:


游玉琼精力旺盛,每一件关乎茶事业的事项,每天都在高效地向前推进。

我们见到了她的儿子,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90后。

他给母亲的事业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想法和血液。他运营着“戏球研茶社”,吸引了各地很多的同龄人。


游玉琼说,她喜欢一个人行走在茶园,浇水,护理。


在她的世界,茶最大。

在她的世界里,茶最值得钟情。



►受访人简介:


游玉琼,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唯一女性传承人。戏球名茶掌门人。

她出生制茶世家,制茶三十余年,是福建省首批高级制茶工程师。

· over·



请扫这个很正的二维码


小仙女为好友,加入

“茶传媒读者群”



文字版权|茶传媒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转载|商务合作请后台留言

chameiti@163.com


欢迎你和我们

分享你的故事


微信ID:chamedia

这里装满爱

静默的链接内心是热的


致敬时间 | 感恩2017让我们与56位老师最美遇见

致敬情感 | 回顾这15位茶痴2017年的“恋爱故事”

致敬美学 |这13位艺术家,拨动心底之弦与天地对话


马连道崛起!这三个字,正在变成超级文化IP

国内首个茶品牌研究院北京成立,将落户鸟巢


81岁上海老茶人刘启贵:我这辈子注定与茶有缘

吴甲选忆父亲吴觉农:他把茶的基因注入了我的一生


一部茶叶简史:茶叶兄这样“折腾”世界历史!

茶画课堂:搞懂六大茶类,原来和开车有关系!!

茶画课堂:喝茶的柴火妞为啥都变美人了捏?


茶专家陈金水忆张天福:108岁的老人家,也爱科技和创新

今日张天福108岁诞辰,夫人张晓红讲述真实的“茶界泰斗”


资深茶客高剑飞:茶,是半山腰的绝美风景

竹君戚学慧:他用竹画之气泡出了一杯中国茶


“普洱老邪”黄刚:身段放低一些,并不妨碍灵魂放到更高处

多维茶人吴锡端 现代中国茶业发展的亲证者



中国茶修第一人王琼:茶让我感知一种无法言说的轻安

他和他的北京茶友会,13年来孵化出许多知名茶人

9岁弹琴,教过王菲、林志玲,她是最美古琴女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